近日,心美融合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成果交流研讨会在顺义校区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来自我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美育教育中心、各学部及学工办二级心理辅导站的4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由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毛晓瑞主持,聚焦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共话高校育人创新路径。

副校长袁佳致开幕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尤其注重发挥美育温润心灵、涵育品格的独特功能;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部门界限,汇聚优质资源,协同构建“大心育”格局。
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教师谷陟璇作专题发言,阐述了心美融合的理论基础、教育意义和实施路径,并全面展示中心在课程建设、品牌活动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随后,四位教师代表依次分享实践探索:表演学部音乐教育专业主任王鹏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分享我校音乐与心育的有机结合方式;教育学部教师李天然从教育学视角,解析美育课程提升学生心理韧性的有效机制;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师黄亚利聚焦影视艺术,探讨影像叙事与心理成长的互动关系;文物数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冰则介绍了文物专业的跨学科心育实践。
自由交流研讨环节,教务处副处长、美育教育中心主任崔惠莉详细介绍了我校美育课堂的开设情况。文化遗产学部学工办主任赵娟分享了国“保”特工计划,强调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匠心、专注与和谐,是美育和心育的优质资源,为心美融合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议尾声,学工委副书记陈怡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在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结合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是所有高校共同面临的命题。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已经探索了心美融合的创新路径,希望后期加强实证研究和实践,努力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为我校心美融合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会人员通过深入交流与探讨,对心美融合教育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与重点。
